矯正器拆除後牙齒復發

治療結束後牙齒或顎骨變動


齒顎矯正治療結束後,牙齒或顎骨並非已固定而不再變動,一些原因可能造成牙齒移動或顎骨變動(圖1)。


(圖1)齒顎矯正治療結束後,牙齒或顎骨並非已固定而不再變動,一些原因可能造成牙齒移動或顎骨變動。

 


牙齒復發原因

牙齒可能再移動與顎骨變動(復發)的原因如下:

其一:牙齒周邊軟體組織之排斥


剛拆除矯正器後之牙齒,是以人工方式強迫排列而形成的。雖然外表上牙齒排列結構感覺良好,然而剛移動到新的口腔位置之牙齒,尚未與周邊組織達成平衡,此時,如任由牙齒與周邊組織之間(包含肌肉,軟體組織)或與其它牙齒之間自由決定平衡方式,牙齒極易受到周邊組織或其它牙齒排斥或影響而產生移動或復發(圖2)。


(圖2)剛拆除矯正器後之牙齒,是以人工方式強迫排列而形成的。雖然外表上牙齒排列結構感覺良好,然而剛移動到新的口腔位置之牙齒,尚未與周邊組織達成平衡,此時,如任由牙齒與周邊組織之間(包含肌肉,軟體組織)或與其它牙齒之間自由決定平衡方式,牙齒極易受到周邊組織或其它牙齒排斥或影響而產生移動或復發。

 

基於這個理由,為了防止矯正後矯正的牙齒不恰當移動,醫生會給病友戴用牙齒維護器,利用維護器防止牙齒在矯正後的不恰當移動。當牙齒被強制維護一段時間之後,牙齒的復發傾向會慢慢地減弱(圖3)。因此,您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知:即使排列再好的牙齒,如不遵循醫師指示正確戴用維護器,牙齒仍可能有生理移動。


(圖3)為了防止在矯正後矯正的牙齒不恰當的移動,醫生會給病友戴用牙齒維護器,利用維護器防止牙齒在矯正後不恰當的移動。當牙齒被強制維護一段時間之後,牙齒的復發傾向會慢慢地減弱。

 

其二:顎骨生長變數


矯正治療結束時如果病友尚未停止生長,則應留意「口臉部顎骨生長」可能對牙齒施加壓力造成異常變動(圖4)。



(圖4)矯正治療結束時如果病友尚未停止生長,則應留意「口臉部顎骨生長」可能對牙齒施加壓力造成異常變動。

 

這種由於顎骨不正常生長而對牙齒施壓造成異常變動的案例極少。多數發生的案例是在下顎骨過度生長的病友。

 

其三:智齒萌發 


二十二歲以下之病友在矯正治療結束後應特別留意智慧齒之萌發。許多病友之智齒

在矯正治療結束後由於萌發空間之不足,或萌發之方式異常,導致智齒萌發時推擠前方牙齒,而造成治療修正的牙齒產生不良之移動(圖5)。



(圖5)在矯正治療結束後由於萌發空間之不足,或萌發之方式異常,導致智齒萌發時推擠前方牙齒,而造成治療修正的牙齒產生不良之移動。

 

因此,矯正治療結束後如病友智齒尚在萌發,則在智齒尚未萌發完成前,勿輕易放棄維護器之使用。此外,病友應於智齒萌發之年齡時段(約16歲至22歲)尋求一般牙科醫師檢查其智齒萌發之正常性。

病友在智齒萌發前如未遵循醫囑,主動停止使用維護器,則應密切觀察牙齒是否有任何不良變化。如發現異常牙齒變動,應在變化初期即時告知醫師;延遲告知醫師,會導致醫師已無法用一般簡易方式處理與修復。

 

其四:生理老化現象


隨著年齡增長,牙齒可能因牙齒周遭組織之老化與變動而產生移動。此類移動與矯正治療並無關聯,歸屬於正常之生理老化現象。一般來說,此類型態之牙齒移動輕微而屬漸進式的,如病友希望避免此類牙齒移動,可考慮長年戴用維護器(圖6)。 


(圖6)隨著年齡增長,牙齒可能因牙齒周遭組織之老化與變動而產生移動。此類移動與矯正治療並無關聯,歸屬於正常之生理老化現象。一般來說,此類型態之牙齒移動輕微而屬漸進式的,如病友希望避免此類牙齒移動,可考慮長年戴用維護器。

 

其五:病理移動


當牙周病或腫瘤型態的生理疾病發生於牙齒周邊支持組織時,此類疾病可能破壞牙齒周圍之支持組織,導致牙齒喪失足夠之周邊支持,而引發牙齒異常移動。

基於「預防勝於治療」之觀念,您應當定期(約半年)拜訪您的一般牙科醫師,要求醫師檢視您牙齒周邊組織之健康。

google_icon google_icon fb_icon tw_icon m_line_btn